大稻埕戲苑-99年春季新班介紹




★拼布藝術甲班


編號 225

陳美玲 老師

星期二 下午課


1994臺灣省拼布競賽優秀賞、1999年國家傳統工藝獎得主作品永久收藏。

29年拼布教學經驗社教館及各社區大學。

僑委會華裔青年中華文化研習班國粹指導老師、
北縣文化局文化研習班布藝指導老師、
北市婦女新知永樂婦女服務中心布藝指導老師。

本班係將傳統布藝技法傳承,並融入流行風尚的設計,
創造出新的布藝文化產業,引導學員開創事業第二春。





★拼布藝術乙班


編號 421

李宜靜 老師

星期四 下午課


生活在豐富的色彩與創意中是非常幸福,
十多年來拼布創作是李老師的興趣及工作,
專注投入在穿針引線的世界裡讓人心定,
作品完成的喜悅來自自我成就的肯定,更能分享此自由與寧靜。

投入拼布教學七年來,與許多學員結成好友,以創作分享生活點滴,
有時更透過作品義賣將此份關懷延續推廣到社會角落。





★茶藝基礎班


編號 425

唐文菁 老師

星期四 下午課


茶是開門七件事之一,喝茶看似簡單的一件事,大碗、小杯,或濃,或淡都未嘗不可。

台灣擁有全世界獨一無二的茶葉製造技術和以小壺茶法為代表的茶藝文化。

如果能學習把這些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優雅地沖泡一杯美味的茶湯與家人、朋友分享是多麼美好。

海峽兩岸第一屆茶藝技師、德亮文化工作室助理唐文菁老師誠摯授課,帶您進入茶藝樂園!





★歌仔戲後場班

編號 434

劉文亮 老師
莊步超 老師

星期四 晚上課


劉文亮老師從事歌仔戲文場伴奏及音樂設計多年,
莊步超老師從事歌仔戲武場領導及音樂統籌、鑼鼓設計多年,
兩位目前皆任教於國立臺灣戲曲學院。

一為文場專長一為武場專長,是歌仔戲後場班最完美搭配的教學組合。





★外台歌仔戱研習班

編號 436

李靜芳 老師
莊家煜 老師

星期四 晚上課


明珠女子歌劇團當家旦角,專攻青衣。

六歲開始學戲並登台演出,訓練紮實基本功如把子功、地毯功及刀槍等,
長年演出累積許多苦旦舞台表演藝術,身段細緻大方,扮相成熟穩定,唱腔嗓音寬厚。

「演而優則編」明珠公演劇本均多出自個人編寫創作。

98年榮獲第20屆金曲獎傳統暨藝術類【最佳戲曲曲藝專輯獎】的殊榮。

當下學戱族群逐漸年輕化,能藉由本班教學讓學員對即興、活戲方面能夠得心應手,
加上前後場老師實際示範演練,讓課程更為多元豐富。





★崑曲班

編號 536

楊汗如 老師

星期五 晚上課


本班僅教習崑劇「巾生」(小生中尚未取得功名,專擅談情說愛者)

戲的片段:(一)實際學習崑劇唱腔,以了解用嗓、吐字、四聲腔格、樂句、氣口、聲情、頓挫力度等。
     (二)實際學習崑劇身段,包括基礎台步、雲手、扇子及水袖基本動作。
     (三)領會戲曲「程式化」的基本動作如何運用到「戲」的片段。
        手眼身步的協調、身體節奏與韻律等。
     (四)期待崑劇嚴密的「遊戲規則」能刺激學員探索自身,開發細緻的「有效體現」的能力。




★漢文基礎與傳統吟調

編號 611

洪澤南 老師

星期六 上午課


大稻埕「劍樓書房秀才調」、「天籟吟社文人調」

講座說明:宣統三年(1911),
秀才趙一山夫子在當今的永樂市場南側二樓自設「劍樓」書房,
為數百位台灣子弟開啟了漢文詩學堂奧,
古雅的秀才調──通稱的「劍樓調」流傳至今;
1921年,耆儒林述三夫子的「礪心齋書房」發展成「天籟吟社」,
最具韻律節拍之美的文人調,通稱的「天籟調」至今亦傳唱不絕。

這段往事同樣發展於大稻埕。

洪澤南老師:國立政大中文碩士,淡水社大、北投社大、國父紀念館漢文班講師。

於漢文師承劍樓派耆儒李柏臻先生,長期研究劍樓書房,天籟吟社等傳統文人調,
詩詞歌賦及古文等領域,致力發揚典雅、精緻的母語文化。

與學員共同作讀書的朋友,引導學員學通漢語的四聲八調,
能吟詩,會作詩,進而奠定深厚的漢文基礎,培養獨立治學的能力。



★戲曲武功班

編號 617

林春發 老師

星期六 上午課


林春發老師從事戲劇工作30餘年,尤其近十年從事歌仔戲導演及基礎教學,
曾協助各大歌仔戲隊河洛、明華園、春風劇團等重大演出。

有感於好的表演藝術須要優秀的人才培育,
謹以所學與各位分享經驗希望能有一個輕鬆學習、嚴格要求的目標,增進彼此的藝術水準。



★胡琴班

編號 621

吳政翰 老師
吳欣潓 老師

星期六 下午課


兩位老師是是中國文化大學中國音樂學系畢業,
吳政翰老師為第十六屆華岡國樂新秀。

二人擁有豐富的胡琴類樂器教學經驗,
其教學內容包括:1.二胡樂器知識
        2.樂理
        3.演奏姿勢與基本功練習
        4.練習曲
        5.樂曲
        6.音樂詮釋與賞析

運用肢體自然放鬆的原則,以單元化、建構方式教學,
深入探討左右手的演奏姿勢與技巧,落實扎實的基本功練習。

再透過視覺化的節奏訓練、歌唱式的音程訓練,進而學習詮釋樂曲。

教材是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教導練習曲及樂曲,分別為:
二胡獨奏曲、國台語金曲、歌仔戲曲調、客家歌謠、地方戲曲、電影配樂等,
使二胡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饗宴二胡音韻之美。


附件:

大稻埕戲苑課程總表
教學內容一覽表




轉載:大稻埕戲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iHa_OPE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